网上证劵放大平台 全国文物“四普” 黄埔区发现清代粤海关界碑
记者从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近日,在黄埔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网上证劵放大平台,普查队员在长洲街道白头山山顶发现了一处粤海关界碑。
据介绍,界碑文字并未标记建筑年代,据文物专家分析,这块界碑可能立于19世纪70年代,距今已有约150年历史。
界碑位于黄埔区长洲街道梅园社区白头山顶,花岗岩材质,外形为正方体,边长0.26米,高0.45米,四面均有题刻,一面刻有“IMC海关”,一面刻有“LAT23°5′27″NORTH”,一面刻有“LONG113°25′00″EAST”,表示此地经纬坐标,LAT即纬度,LONG即经度。一面刻有“THE□□□□OF□□□□”,部分文字因风化已无法识别。
花岗岩“粤海关租地界”碑刻
界碑基座呈圆形,由红砖和水泥混凝土制作而成,高0.46米,直径1.4米,南侧刻有三字,北侧刻有五字,因风化严重,现仅能识别“广州”二字。在基座大约5米处,另发现一块被打断的花岗岩碑刻,宽0.36米,高0.95米,上刻“粤海关租地界”6个大字。
据文物专家分析,这块界碑为清代粤海关黄埔分关在长洲岛租用办公场地时的地界标记碑。1685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在黄埔(今海珠区黄埔古村)设置黄埔挂号口(也称税馆),主要负责监管进出黄埔港船只、货物、查缉走私、征税等海关业务。1849年,葡萄牙政府强行封闭粤海关在澳门的办事机构,澳门总口迁至黄埔,与黄埔挂号口合并为黄埔总口。
1859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城,粤海关被迫聘请洋人帮办税务。1861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粤海洋关(又称“粤海新关”)建立,原粤海关机构改称“粤海常关”,仅对民船贸易进行管理。1860年1月,设立黄埔分关,在长洲岛北面河道的一艘趸船上办公。
1872年5月,黄埔分关在长洲岛上向黄埔船坞公司租赁两座楼房办公。1877年12月,改向广东善后局租赁一座砖瓦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小楼办公。1924年6月,孙中山在长洲岛创立黄埔军校,8月在黄埔分关办公楼内短暂居住,现为黄埔军校旧址孙总理纪念室。
粤海关租地界碑复制品
车尾采用中间细两头粗的贯穿式尾灯,点亮后有不错的视觉效果与辨识度。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10/1880/1720(mm),轴距为2712mm,在紧凑型SUV里有不错的优势。
外观配色上,新车提供奶咖白、琉璃红、风暴灰、极光绿四种配色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尺寸规格上,该车拥有2610mm的长轴距,和78.4%的横向空间利用率,同时二排座间距长度达882mm,舒适体验拉满。
目前,“粤海关租地界”花岗岩界碑已收入黄埔区博物馆保存,并复制了一块花岗岩界碑立于原处。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孔海英科长表示,粤海关租地界碑的发现为粤海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网上证劵放大平台,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开展对界碑的研究利用。